器件選型與輻射發(fā)射 |
電磁兼容問題很難解決嗎?防止電磁干擾技術是高不可攀的技術難題嗎?都不是,關鍵是人們對EMC 沒有足夠的重視。特別是一些電子、 電工產品生產廠家,缺乏 EMC 意識,缺乏 EMC 對策技術知識,同時, 為了降低成本,在產品的設計制造過程中,在應該使用抗電磁干擾電子元件的地方卻沒有使用,以致使產品出現 EMC 問題。在解決電磁兼容問題、 貫徹 EMC 標準過程中,合理的選擇元件器往往被人們忽略,但元器件選型對于系統(tǒng)的輻射發(fā)射具有重大的影響。
器件導致EMI的原因 大家知道,電磁干擾必須包含三個要素,即電磁干擾源、電磁干擾傳遞途徑(傳導、輻射、耦合)、及接受電磁干擾的響應者。這三個要素相當復雜,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,總起來說,根據電磁感應、趨膚效應、電磁振蕩與電磁波傳播等基本物理規(guī)律可知,電磁物理量隨時間變化越快,越容易感生電磁干擾;頻率越高越容易產生輻射;電磁場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;一些靈敏度高的未屏蔽電路容易產生耦合等等。隨著數字電路的告訴發(fā)展,電子元器件的發(fā)展趨勢具有如下幾個特點。
1 高頻化 近年來,電子產品向高頻化發(fā)展的趨勢十分明顯。譬如LANSWITCH 工作時鐘達到 125MHz, 傳輸產品最高工作頻率已經達到 1GHz 以上。信號頻率越高,越容易產生輻射和耦合,而且越難抑制和屏蔽,致使電磁干擾加劇。
2 高速數字化 數字電路是常見的電磁干擾源,同時數字電路的抗電磁干擾能力較弱,在電磁干擾下有時會產生誤動作,隨著數字電路的高速化,脈沖信號的上升/下降時間不超過信號周期的 5%, 這樣陡的快速跳變信號包含了更多的頻率更高的高次諧波分量。 這樣,就更容易產生電磁干擾。
3 高密度組裝 高密度組裝的SMT 電路,以及密度更高的 MCM 組裝方式,大大提高了電子元器件、 IC、機電部件的堆積密度,使電子元器件間的距離大大縮小,引腳間距和布線間距已縮小到 0.2mm,大大加劇了相互間的耦合,因而增加了抗電磁干擾的難度。
4 低電壓化 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一塊單板上實現盡量多的功能,這樣就需要節(jié)省電源和縮小體積,要求IC 及半導體有源器件的工作電壓降低,向低電壓方向發(fā)展。但是電壓降低之后,它們對瞬變電壓、浪涌電壓、靜電放電等電磁干擾的抵抗能力明顯下降,因而對電磁環(huán)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反之, 對電子產品對外的干擾水平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。 文章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 |
| 發(fā)布時間:2018.05.25 來源:電源適配器廠家 |
上一個:電感類型選取 | 下一個:電子器件選型分類 |
東莞市玖琪實業(yè)有限公司專業(yè)生產:電源適配器、充電器、LED驅動電源、車載充電器、開關電源等....